以政府客戶為主要對象,同時面向企業與機構客戶,建立“4+2+N”業務布局,即垃圾焚燒發電、污水處理、生物質發電、危廢處置四大優勢業務,環境科技、裝備制造兩大科技支撐,環衛服務、大氣污染檢測、土壤修復、環保咨詢等N項新業務,探索輕資產運營方式,延伸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環保解決方案,并通過與集團內部金融企業、產業投資平臺協同和外部生態伙伴合作,建設環保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大環保產業型生態圈。
成員企業:光大環境、光大實業、光大銀行、光大控股、光大證券、光大金租
情系生態環境,筑夢美麗中國
中國最大環境企業、亞洲環保領軍企業、世界知名環境集團
紅籌上市公司,下轄兩家上市企業
業務覆蓋國內24個?。ㄊ校?、自治區及特別行政區的200多個區縣市,以及多個海外市場
500多個環保項目,總投資超1400億元人民幣
了解更多 >產品服務 >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光大環境」或「公司」)為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光大集團」)實業投資旗艦企業,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257.HK)。下轄兩家上市企業: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及聯交所主板上市之中國光大水務有限公司(U9E.SG及1857.HK)以及聯交所主板上市之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有限公司(1257.HK)。歷經十多年發展,公司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環境企業、亞洲環保領軍企業、全球最大垃圾發電投資運營商及世界知名環境集團。
光大環境集投資、建設、運營、制造、研發等諸多優勢于一身,是中國重要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目前公司已構建“五點一線”全產業鏈技術路線,形成“環境、資源、能源”三位一體發展新格局。主營業務包括垃圾發電及協同處理、生物質綜合利用、危廢及固廢處置、環境修復、水環境綜合治理、裝備制造、垃圾分類、環衛一體化、資源循環利用、無廢城市建設、節能照明、分析檢測、綠色技術研發、生態環境規劃設計、環保產業園等。國內業務遍及24個?。ㄊ校?、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的200多個區縣市;海外業務已布局德國、波蘭及越南市場。2020年,公司收入逾400億港幣;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入逾約265億港幣。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總資產超過1,800億港幣,員工人數近1.2萬人。
光大環境現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戰略合作伙伴和長江經濟帶生態大保護戰略合作伙伴。公司以「情系生態環境,筑夢美麗中國」為使命擔當,連續三年蟬聯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首,連續十年穩居「中國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首位,連續多年獲評亞洲最受尊崇企業;2019年榮獲中國生態文明獎,2020年首次躋身香港董事學會“十大企業管治最佳上市公司”榜單,2021年首次躋身《財富》中國500強位列第283位;連續多年獲納入MSCI明晟中國指數成份股。與此同時,公司以「創造更好投資價值,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為企業追求,連續五年獲納入道瓊斯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和富時社會責任指數,連續十一年獲納入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
中國光大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于2007年11月在北京注冊成立,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光大集團的一級子公司和實業領域的重要發展平臺,旗下擁有中國光大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光大會展中心有限公司、光大置業有限公司、光大實業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光大居家惠民有限公司、光大清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光大生態技術有限公司、光大城鄉環保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光大實業按照光大集團建設以財富管理和民生服務為特色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控集團的目標,聚焦現代物業、居家服務、生態環保三大實業板塊,充分發揮光大集團金融全牌照和產融結合的優勢,綜合運用實業經營、投資并購等手段,優化業務布局,不斷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經營業績連年增長。
放眼未來,光大實業將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危機感、責任感,堅持穩中求進,加強公司治理,聚焦管理提升,保持戰略定力,搶抓發展機遇,凝心聚力,擔當作為,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全力打造在國內現代物業、居家服務、生態環保子行業具有一定品牌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綜合類實業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創造價值、回饋社會。
中國光大銀行成立于1992年8月,是經國務院批復并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部設在北京。中國光大銀行于2010 年8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2013年12月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
中國光大銀行聚焦“一流財富管理銀行”戰略愿景,推進“敏捷、科技、生態”轉型,通過綜合化、特色化、輕型化、數字化發展,加快產品、渠道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在財富管理和金融科技等方面培育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形成了各項業務均衡發展、風險管理逐步完善、創新能力日益增強的經營格局,逐步樹立了一流財富管理銀行的社會形象。
截至2021年6年末,中國光大銀行已在境內設立分支機構1299家,實現境內省級行政區域服務網絡的全覆蓋,機構網點輻射全國149個經濟中心城市;緊跟“一帶一路”倡議,加快國際化布局,香港分行、光銀國際、首爾分行、光銀歐洲、盧森堡分行、悉尼分行、東京代表處相繼開業運營,澳門分行籌建申請獲銀保監會批準;社會責任日益彰顯,持續多年支持“母親水窖”公益活動在社會上產生較大影響,致力于普惠金融的“光大云繳費”發揮線上化、便捷化優勢服務了億萬民眾;在2021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中國光大銀行位列第32位,在2021年“全球銀行品牌價值500強排行榜”中,位列第25名。
多年來,伴隨中國經濟和金融業的發展進程,中國光大銀行品牌形象和市場價值不斷提升,在為廣大客戶和社會公眾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同時,實現了良好的經營業績,已成為一家運作規范、頗具影響力的上市銀行。
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光大控股」,股份代號:165.HK)于1997年在香港成立,擁有超過20年跨境資產管理及私募股權投資經驗,是一家以另類資產管理為核心業務的在港上市公司,母公司為中國光大集團。光大控股通過所管理的多個私募基金、創投基金、產業基金、夾層基金、母基金、固定收益和股票基金等,與投資者共同培育了眾多具高增長潛力的企業,同時還配合中國企業的發展需求,將海外的技術優勢與中國市場相結合,為中國及海外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此外,光大控股還培育了中國最大的獨立經營性飛機租賃商「中飛租賃」,打造了中國不動產私募股權基金領導者「光大安石」/「光大嘉寶」,整合國內中高端養老產業,打造優質的養老品牌「光大養老」,以及孵化了人工智能物聯網的獨角獸公司「特斯聯」。
截至2021年6月30日, 光大控股共管理79只基金, 已完成募資規模港幣1,865億元。通過所管理的基金和自有資金,光大控股已分別在中國及世界各地投資了包括銀聯商務、金風科技、中節能風電、華燦光電、華大基因、貝達藥業、美中宜和、先健科技、分眾傳媒、愛奇藝、商湯科技、蔚來汽車、阿爾巴尼亞首都機場、挪威Boreal公交公司、美國BPG集團、美國Wish電商平臺、Xjet 3D打印、Satixfy等在內的超過300家企業,投資產業覆蓋房地產、飛機租賃、醫療健康、養老產業、新能源、基礎設施、高端制造業、高新科技、文化消費等,其中有超過150家企業已通過在中國及海外市場上市或并購轉讓等方式退出。
2014年4月及2016年12月「滬港通」和「深港通」啟動后,光大控股成為可供交易的首批港股通股票之一。
光大控股秉持「專注致遠 順勢有為」的信念,立足香港這一中西交融之地,專注于跨境資產管理,通過國際化的平臺、專精的投資團隊,順勢有為,以多視角洞察全球市場變化帶來的投資機遇,靈活應變,致力成為中國跨境投資及資產管理行業的先行者。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光大證券”)成立于1996年,總部位于上海,是中國證監會批準的首批三家創新試點證券公司之一,也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簡稱“光大集團”)的核心金融服務平臺之一。光大證券先后于2009年8月18日和2016年8月18日分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及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601788.SH/06178.HK),是一家A+H股上市券商。
成立25年來,光大證券經歷和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發展創新和改革開放的歷程。受益于光大集團的協同效應和品牌優勢,光大證券各業務條線均衡發展,各業務板塊相互協同,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品鏈,主要業務居行業前列。截至2021年二季度,光大證券共有分公司14家、證券營業部253家,分布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5個城市(含縣級市)。
近年來,光大證券圍繞零售客戶、機構客戶、金融同業與戰略客戶等市場主體,著力打造經紀和財富管理、信用業務、機構證券業務、投資管理及海外業務等板塊。公司以投資銀行業務為主體,旗下擁有資產管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另類投資、期貨、融資租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專業化子公司,業務遍及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地區。
公司于2016年首次入選《財富》中國500強,曾連續三年蟬聯"年度最佳證券公司",連續四年躋身“亞洲品牌500強”和“中國品牌500強”, 榮獲“2020金融創新百強”“2020年度本土最佳投行”榮譽稱號,品牌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持續提升。
2021年公司將堅持“穩中求進、變中求機、進中求新”的發展基調,以“價值領先、特色鮮明”為戰略愿景,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改革,全面回歸業務本源,謀求更高質量發展,全力建設一流投資銀行。
光大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銀監會(現中國銀保監會)批準,由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0%)、湖北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及武漢市軌道交通建設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各5%)共同出資,注冊資本59億元人民幣。
公司成立以來,致力于服務實體經濟,充分發揮租賃業務融資速度快、融資期限長、融資比例高、還款安排靈活等特點,為客戶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服務。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總資產規模達到1,286億元,其中租賃資產規模達到1,218億元,穩居金融租賃行業第一梯隊。租賃業務主要涵蓋交通、能源、醫療健康、文化旅游、公用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國計民生領域,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航空設備、車輛設備、新能源等領域形成一定品牌優勢,并不斷深化拓展“大運輸、大環保、大旅游、大健康、新科技、新基建”領域,業務范圍覆蓋全國。